火箭零部件采用3D打印已經(jīng)算不上什么新鮮事了。通常的零部件打印都是使用金屬作為打印材料,然而這次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研究團隊們使用了一種很容易被高溫融掉的材料——塑料,來為火箭零部件進行3D打印。想想還是有點不可思議的,不過實驗結果表現(xiàn)得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
在進行相關實驗中,研究團隊將塑料材料靠近在超熱推進劑的地方。在進行第一次噴射的時候,塑料部件基本正常,只是在發(fā)動機的噴管喉道出現(xiàn)了細微的損壞;在進行第二次測試,結果就比較糟糕了。研究人員覺得,在這種材料打印下,火箭應該只能使用一次而已。
進行這種實驗的意義何在?我們知道,金屬3D打印的成本是相當昂貴的,光是單獨的打印機就要花費數(shù)十萬美元,而MIT的塑料3D打印機Markofged Mark Two的成本只在1.4萬美元左右,更不用談金屬與塑料本身的成本差別了。雖然目前MIT并沒有公布什么原因讓塑料能應對這種高溫環(huán)境,但是不得不說,如果真要在大型航天器中使用3D塑料打印,對于降低制造成本是極大幫助。不過MIT表示,即使試驗結果令人滿意,但是這種技術不太可能使用在重復利用或者長時間飛行的火箭或者飛行器之中。
MIT 目前只是做了初步試驗,未來要把這項成果推向實際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將來有朝一日我們能看到使用節(jié)約型材料制造出更廉價輕便的火箭,也應該不會覺得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