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森島位于新西蘭以東、智利以西的南太平洋海域,無人居住。研究人員發(fā)現,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偏遠小島飽受塑料垃圾困擾,每天有3000多件塑料廢品被沖刷上岸,整座島上的塑料垃圾接近3800萬件。
在15日發(fā)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項目主要負責人珍妮弗·萊弗斯稱:“發(fā)生在亨德森島上的事顯示,即使是我們海洋中最偏遠的地區(qū),也無法避免塑料污染。”
由于地理位置偏遠,面積約37平方公里的亨德森島一般每隔五至十年才會迎來以科研為目的的登島者。2015年研究人員登島發(fā)現,這里已成為全球塑料垃圾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區(qū)之一,每平方米塑料垃圾最少也有21件,多的達671件。如果加上島上懸崖及巖石堆積的海岸周圍的塑料垃圾,數字可能更大。
研究報告說,亨德森島的地理位置靠近一個南太平洋環(huán)流,因此來自南美洲的塑料垃圾和捕魚船丟棄的廢品極易被沖至岸上。研究人員估算,島上約27%的塑料垃圾來自南美洲。由于島上無人居住,這些塑料垃圾很難被清理干凈。
萊弗斯強調,塑料垃圾浮力大、難降解,將對海洋造成長期負面影響。
法新社援引上月發(fā)布的另一份研究報告報道,在塑料垃圾危害面前,北極地區(qū)也未能幸免。大西洋洋流將塑料垃圾帶至北極,格陵蘭島和巴倫支海深受其害。
報道說,全球每年生產約3億噸塑料,大部份難以回收利用。這些塑料制品一旦流入海洋,很可能被魚、海龜和海鳥等生物吃下,對這些生物造成極大危害。